市場規模市場規模市場規模市場規模 中國泵業市場的發展速度為全球最快,是整個泵業市場的兩倍以上,并高于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其中電力和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尤為迅猛。2003年,泵制造業的工業總產值超過22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05億元;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中國泵產品的產值在400億元以上,其中低端通用泵約占市場總量的70%,這部分勞動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品多為國內制造,而高端泵產品卻常年需要從國外進口。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泵業出口市場的重要力量,過去十年也為泵業市場需求的增長提供了重要的資源。中國泵的出口額占世界出口額的百分比從2003年的3.4%提高到2007年的8.6%,如美國進口的整泵設備中24%來自中國,進口的泵部件中21%來自中國。同時,中國也是一個泵類需求的巨大市場,目前已達到世界泵類市場的10%多些,而且這一份額在某些終端用戶市場更高,如最近幾年電力行業用泵已占到世界電力行業用泵市場的50%。全球泵業巨頭已基本都在我國設立獨資分廠、合資企業、銷售總部或辦事機構。
企業規模概況企業規模概況企業規模概況企業規模概況 我國泵產品的制造廠家在6000家以上,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也有幾百家。目前我國泵制造企業規模均較小,小型企業占絕大多數,離散度高,市場處于自由競爭的分散狀態,行業內各企業的競爭十分激烈;但行業前列企業發展迅速,市場份額越來越向幾個優勢企業集中,行業集中度在不斷提高。可以認為,我國泵行業企業,正處于一個兩級分化的關鍵時期。
產業分布情況產業分布情況產業分布情況產業分布情況 我國泵業主要集中在上海、浙江、山東、江蘇、遼寧、湖南、河北等幾個省區,形成了浙江的溫州、臺州,山東淄博的博山區,遼寧大連的泵業園區等幾個產業帶。按銷售額排列,全國前十名有半數在上海,因而上海也正在逐漸成為全國泵業的中心。江浙滬的泵年產值,則占到全國的 60%左右。泵業的企業家,以浙江的企業家最迅猛,最有活力,全國收入前列的企業,幾乎都是浙江企業家所把控。泵業企業的技術實力,第一梯隊是外資企業,其次為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或原國有企業改制過來的企業,再次為民營企業;但在行業新技術、新產品開始普及的時候,民營企業則學習、模仿得最快且能更好的向市場銷售。技術實力的原因,也致使產品結構上,高精尖的部分為外資所占有,也享受到了高額利潤,大量民企則掙扎在量大、面廣、競爭激烈,利潤微薄的產品領域。
行業行業行業行業技術情況技術情況技術情況技術情況 在過去的幾年內,我國泵行業的技術發展趨勢越來越與世界泵業技術發展趨向一致,但總體技術水平較低。對一般通用泵的更新換代,從性能范圍、結構型式、使用用途、方便維修和外觀質量以及系列化、標準化、通用程度等方面均有了大幅完善。國家采取積極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市場持續的需求增長,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以及用戶日益嚴格和不斷變化的要求和需求都成為推動我國泵行業技術水平提升的主要動力。 我國泵業企業近幾年的新建、擴建、添置更新先進設備等方面力度較大,極大幅度地提升了泵業的制造裝備力量;但我國泵業企業普遍缺少先進的檢測和試驗手段。 產品品種上,依然比國外先進國家少很多;在高、精、尖技術含量高的產品領域,與國外先進企業,先進技術比較,差距仍然巨大;在國家重點工程所需要的高技術含量配套用泵的領域,我國的研制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配套能力有所提高。從我國泵業的進出口上,也可以反映出來:出口上,主要是通用產品;進口上,主要是高、精、尖產品。